第54章 末日危机总是不期而至(2 / 2)

秦裕也再感受了下各地不同的人文,感受了下不同的风土人情。

在阿菲卡洲的一趟旅行中,秦裕顺手又再捞了几个火灾中的幸存者。

……

秦裕将此行,或者说这一辈子的最后一趟行程安排,

放在了地外。

在这个年代,人类文明能够抵达的地方,已经不只是地面了。

当初,在2611延寿针剂普及之后,

华国的五十年月面探索计划,以及这个月面探索计划的后续,还是在航天领域达成了不小的成果。

首先,

在近地轨道空间上,华国的空间站在这些年里,完成了数次扩张。

目前的华国空间站,常驻航天人员数量突破了一百,

在偶尔执行空间站作业任务的航天员交替的时候,空间站内的航天员数量偶尔能够超过两百人。

其次就是月面了,

在月面,华国建立了一个较大的永久性驻月基地。

驻月基地的常驻人数,比空间站的人数反倒是要多一点,平常一般有三百位航天人员和各领域的专家在,

偶尔多的时候,驻月基地内的人数能够达到五百人。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

主要是目前登月手段的问题,以及驻月基地的建设手段问题。

即便是到目前,人类所使用的航天器,依旧是采用化学火箭推进,

也就是火箭和飞行器组合体发射。

电推进航天技术的发展,基本是有些卡住了。

目前的电推进推进器,依旧只能够产生很低的推力,基本只用在维持空间站,以及卫星等绕轨道飞行器的轨道维持上,

而没有用在运载上。

人类文明目前前往月球的火箭,实际上也不会经过空间站,

在脱离地面,绕地球轨道飞行几圈之后,会直接奔赴月球,然后进入月球轨道之后,登陆器执行着陆程序。

所以,因为需要的原因,离地面更近的空间站,反而还没有驻月基地大。

其次,利用3d打印等技术,月面部分原生材料也一定程度上在驻月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发挥了作用,虽然不可能全靠月面上的东西建造驻月基地,但的确有一定影响。

此外,

这些年,在化学火箭回收技术,和化学火箭本身的技术发展上,也是取得了不少进步的。

前者压低了运载成本,后者增加了运载力。

同时,在整个从地面到月面的航天过程中,加速度G值被通过比较精密的多级火箭控制协作,控制在了3以内。

对这个时代使用过重力保护液的人们来说,基本都是可以不经过太多训练就能够承受的。

不过,

目前人类文明在航天领域的发展,整体来说也依旧处于一个卡住的状态。

没有转机的话,在这种百人级别的驻月基地规模上,可能还需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主要还是成本和收益的原因。

化学火箭的回收技术虽然压低了成本,

但整体来说,运载成本还是让对月开发这件事情上,直接商业价值不太够,

对月球探索开发的价值,主要还是集中对更遥远未来的预期,以及科研价值。

在此前,

在华国执行登月探索计划时,

人联中,北熊国和月亮国两方也尝试进行了同样的计划,

一度和华国一样,在月面不同的地方,建设了月面基地。

但随着短期内,预期收入不足,以及这两方本身在人联中,对比华国这边,也基本算是竞争失败了。

自然在月面基地上也没有扛住,规模不断萎缩。

到现在,这两方的月面基地虽然还存在,但规模和华国这边已经有量级上的差距。

整个世界范围内,提起月面永久基地时,更多还是指华国这个。

……

秦裕准备去外太空和月面走走。

他倒是可以直接通过虚化,然后不断上升,直接朝着宇宙中和月面上奔去。

但最终还是选择了,乘坐华国的登月火箭。

算是同时体验一下,乘坐目前这种火箭推进航天器的感觉。

目前,

华国是开启了月面旅游以及空间站旅游的。

只不过,因为运载成本和运载力的问题,

每个太空旅游名额都价格不菲,同时需要排队,甚至是抽签。

不过钱对于秦裕来说,倒不是什么问题。

他想要赚钱,极端一点的话,找个大公司,干掉他们的负责人,然后做空就好了。

当然,秦裕没有那么极端,可对他的超级大脑来说,

也就是多费点功夫和时间,就能够从股票和期货市场中,顺手‘取’一笔钱出来花。

地面,海洋,差不多走完了过后,

秦裕就报名了当年,华国的太空旅游项目。

……

只是,在秦裕的太空旅游成行之前,

世界范围内,倒是发生了另外一件事情。

一条新闻报道被秦裕敏锐的关注到了。

这条新闻报道的内容很简短。

“阿美利加州月亮国研究团队以及欧罗巴洲研究团队观测到,在太平洋北岸,以及太平洋多个区域发现,一种新发现的藻类,正在快速生长和蔓延,占据了太平洋相关生态环境中藻类生态中的优势地位。相关研究团队,在多地的海洋中,都捕捉到了它存在的痕迹。”

“相关学者认为,这个新发现的现象,可能将引发不可知的巨大风险。”

这条新闻发出来过后,

整个网络上对这件事情都没有太多反应。

一是,整个网络上,随时随地充斥着太多信息,

就是人类可能毁灭的新闻,稍微关注的话,一天都能够看到好多条。

大多数人在这种情况下,对于这种看起来平平无奇的新闻都不太敏感。

二是,

生活的惯性,让绝大多数人们,对危险的到来在一开始的时候都会不太敏感。

因为潜意识会感觉,昨天平安度过,前天没有发生大事,明天也依旧是一样,后天也是一样……

但事实就是,随着时间拉长,总有些事情发生。

不过秦裕,显然是对这种信息比较敏感的。

以天才生物学家秦裕的直觉来说,这基本是要出事了。

藻类在地球的生态环境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要是藻类大面积的出了问题,肯定比全世界的树都砍了更严重。

在他上一个身份下,在他上一辈子,

一百多年的时间里,警惕着的,威胁人类文明生存的大危机都未曾出现,

到这一辈子,

似乎是终于要出现了?

命运的安排,有时候真得很奇妙。

总是在一个奇妙的时间出现巨大的转折和变化。

看完这条新闻报道的秦裕抬起头,看了看天空。

神情倒是还算平静。

毕竟,这是早有预期的事情。

人类文明在长久的存续过程中,不遭遇危机是不可能的。

可能是一百年过后,也可能是一万年之后,

自然也有可能就是现在。

……

与此同时,秦裕曾经留下的负熵研究院,对于这件事情自然也立刻做出了反应。

为了对抗末日,危机信息监测而成立起来的负熵研究院,

算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发挥了它的作用。

在相关新闻报道出现之前,已经监测到相关信息的负熵研究院,

第一时间就已经意识到了这条信息,和以往检测到其他信息的不同,

精准捕捉到了这条信息中潜藏的巨大危机。

而之所以反应这么快,很大原因就是因为,负熵研究院本身就是干这个的。

分析信息时,天然就会往巨大危机出现的方向偏移。

做好相关进一步安排的同时,负熵研究院第一时间就再向上汇报了这条消息,说明了可能潜藏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