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这样就可以了吗?(2 / 2)

有着极强环境适应能力,生存能力的它,会严重挤压地球生态圈中其他植物的生存空间。

严重一点,搞不好能够把地球都变成‘菌子星’,然后直接生态灭绝。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研究员们在秦裕的带领下,自然给这种特殊菌类,再做了一点‘小手脚’,

从基因和底层机制上,就限制死了这种特殊菌类的繁殖和蔓延可能。

在裕类菌的两代繁殖过后,其‘后代’就会失去繁殖能力。

保证了裕类菌能够发挥预期作用,在需要的范围内形成足够规模的繁衍和增殖的同时,

又避免它无休止的扩散。

……

42年,

在011研究所的实验室内,诞生了裕类菌,

并完成了裕类菌的实验室培养,小范围室内试验,安全性试验过后。

011研究所准备就这种改造环境的特殊菌类,进行大规模实验了。

秦裕通过专线电话,和上面沟通了这个问题。

而对于011研究所以及秦裕的这方面要求,

上面自然没有什么二话。

极短的时间里,上面走完了流程,给011研究所裕类菌研究项目,批了共一万亩位于西北地区的荒漠土地,用作裕类菌的首次大规模实验。

只要这一期实验能够达到预期,自然还会进一步提供更大的试验范围。

……

42年,6月,赶着雨季。

裕类菌的首次大规模应用实验就开始了。

秦裕也难得离开了一趟011研究所,领着011研究所‘裕类菌’研究项目中的一众核心研究员,

抵达了大西北,算是见证和关注一下,裕类菌的首次应用。

渭州省,戍岭市。

秦裕和一众研究员,乘坐专机抵达了戍岭市的一个非民用机场。

然后在乘车,一路离开了戍岭市的城区。

戍岭市华国西北地区的一座城市,极其靠近西北地区的大片荒漠,

在最严重的时期,戍岭市外的土地荒漠化,一度蔓延到城区边缘,一到刮风的季节,

基本就是黄土漫天,黄沙遍地,地上走过,都能够留下清晰的脚印。

车露天停上一晚,都能够被超过一指厚的黄土盖上。

也就这几十年,持续的荒漠治理行动,防护林从戍岭市的城区边缘开始往外重,

一点点往荒漠地区压了回去,才让这种情况有所好转。

但在成片的防护林之外,依旧存在着大片荒漠地区。

而那片荒漠,就是秦裕一行人此行的目的地。

在车上,车一路朝着戍岭市城区外行驶了很长一段时间,

其实都不太能够感觉出来,这里处于荒漠的边缘。

路两边,大片大片的树木林荫,反而让人看得挺舒服。

不过,

再往前进行一段时间过后,这种情况就发生了扭转。

随着越往荒漠靠近,

路两边的树因为种植下去的年限问题,也就不可避免的越来越矮,越来越稀疏,

然后彻底离开了林区,进入到了戈壁地带。

戈壁区域里,虽然有大片的黄土裸露出来,但还是能够看到一些大片大片的草方格,已经初步长起来的灌木,

以及一些杂草绿植,也能够看到一些鸟类活动的迹象。

然后,再度过戈壁地区,

就是彻头彻尾的荒漠了。

植物更加稀疏,漫天望去,除了已经经过的后方,都看不到几处绿色。

整片天地,像是因为无遮无拦,风很大。

地面上,土壤已经完全是黄沙,不成块,蓄不住水,植物也难以扎根。

风一来,就卷着地上的黄沙黄土往前不停堆积,直到被防护林挡住。

正好秦裕等人来的是阴天,还能够看到防护林和沙漠治理化工程的工作人员,在荒漠边缘打着草方格,忙碌着。

等着秦裕等人的车停下,

自然也就有人迎了上来。

“秦教授,我是工程部队的负责人,奉上级命令,配合你们进行实验工作。”

“这位是国家荒漠治理化工程戍岭市分段的负责人。”

011研究所的人虽然不少,

但显然裕类菌的播种,不太可能完全让011研究所的研究员们自己来。

上面在批了一万亩地给011研究所做实验时,就已经考虑了这一点。

也协调了实验田所在地的地方人员,也就是戍岭市的相关人员进行配合。

也就是因为来之前,011研究所就和这边已经沟通过了,

不然此刻秦裕出现在这儿,可能还会有更多人来陪同。

“秦教授,你们要做的事情,我们已经听说了。你们的事情,和我们一直以来做得事情都是一致的。秦教授您就说我们需要怎么配合,我们一定竭力配合你们的研究和实验!”

对于秦裕这张脸,整个世界范围内的人们都很少不熟悉。

此刻,看着秦裕,荒漠治理化工程的戍岭市分段的这位负责人,既有些拘谨,也有些因为兴奋而激动。

因为011研究所的这项研究成果的大规模实验,算是和他们有些联系,

他也大概听闻了一些这项研究成果的作用,

哪怕只是粗略听到一点,也足够令他激动了。

越是从事这相关的事业,越是能够理解这项研究成果意味着什么。

秦裕看向这位负责人,

这位荒漠治理化工程的负责人,浑身皮肤都有些因为长久日晒的黝黑和粗糙,

脸上本来还带着一条挡风沙的纱巾,不过这会儿因为交流,暂时放了下来,就挂在脖子上。

两边脸,除了黝黑以外,还有一种像是经常反复晒伤,留下的一种类似高原红一样的浅浅红晕,

可以明显看得出,这位负责人也是直接参与荒漠治理,常在室外工作的。

“不需要太多的准备工作,我们的研究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减少环境治理和改造成本。这会儿进行大规模实验的话,肯定还是模拟最适宜普及运用,最低成本的方式。”

秦裕看了眼这漫天风沙的土地,出声回答了一句,

“你们应该有一些用来播种和运输的移动设备吧?麻烦你们将我们提供的‘菌种’,在早上,傍晚,或者阴凉的时候,直接在指定范围内播撒下去就好了。”

“如果水资源的运输比较方便的话,可以在‘菌种’播撒出去过后,用喷洒的方式,大范围洒一遍水,不需要太多,微微能够产生湿润的效果就可以了。”

听着秦裕的话,这几位和011研究所就这件事情接洽的负责人,都顿了一下动作,

最后还是这位荒漠治理工程的负责人问道,

“怎么播撒?有什么要求吗?需要埋下去吗?”

“不需要埋下去。如果你们有植保无人机的话,可以直接从空中洒下去,只要尽量保证洒下去的菌种不被风吹得太远就行了。”

“这样就可以了吗?”

“这样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