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还是顾炎武的外孙。
顾炎武那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名言广为人知,或许徐骏以此为座右铭,事事都想出风头,行事狂放不羁。
这样的性格,使得同僚对他颇为鄙视,就连雍正也心生厌恶。
雍正总想找机会敲打敲打他,当进一步调查徐骏所写的诗后,更是怒不可遏。
徐骏诗中有“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以及“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这样的句子。
同僚和雍正都认为这些诗句蕴含着“思念明代,无意本朝,出语诋毁,大逆不道”的嫌疑,
雍正不禁怒道:“气煞我也!这分明是指桑骂槐,在骂朕呐!”
臣子们也不给徐骏帮好腔,“徐俊眼高于顶,不把臣子们放在眼中,早就该收拾他了。”
最终,徐骏被判处斩立决,他的诗文稿也被尽数焚毁。
这件案子表面上看是徐骏写错字引发的,实则是雍正多疑的性格作祟,其背后更是为了压制汉族知识分子的反抗意识,从而大兴文字狱。
雍正治理国家确实兢兢业业,然而其性格中存在着狭隘、自私冷酷且敏感的一面,对言论自由极度不能容忍。
犹如朱元璋当过和尚,他称帝后,不许文人说光、亮、明、秃等字一样。
只能说徐骏运气不佳,若是换做其他较为宽容的皇帝,或许便不会遭此厄运。
另外,雍正继位后,面临着皇族内部诸多矛盾与非议,通过制造文字狱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压制言论,转移矛盾,凝聚人心的作用。
品味徐骏的诗句本身,从正常角度理解,并无明显的反清意图,却被雍正无端曲解为“大逆不道”,这无疑是清朝文字狱的典型案例,
“……”
【雍正制定帽顶制度:】
在清代,官员帽顶有着极为严格的等级区分,不同品级的官员,其帽顶在材质、装饰等方面都各不相同。
雍正时期,更是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了这一制度。
例如,一品官员的帽顶为红宝石,象征着尊贵与权力。
二品为珊瑚,色彩鲜艳且具独特地位。
三品为蓝宝石,展现出沉稳与庄重。
四品为青金石,彰显其特定品级的身份。
五品为水晶,晶莹剔透代表相应等级。
六品为砗磲(chēqu一种海洋贝类),有着独特的装饰意义。
七品为素金,以简洁的纯金显示品级。
八品为阴文镂花金,通过精巧的镂花工艺体现等级差别。
九品为阳文镂花金,以不同的镂花方式区分于八品。
这种帽顶装饰的差异,能够直观地显示官员品级的高低,对于维护封建等级秩序、强化统治阶层的威严以及规范官场礼仪,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