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蒲氏现身(2 / 2)

窗外惊雷炸响,暴雨倾盆而下。蒲文远在信纸上写下\"愿为大明前驱,扫清南洋\"几字时,闪电照亮了他扭曲的面容。

他仿佛看见曾祖父蒲寿庚站在泉州城头,将城防图递给元军将领时的得意笑容;又看见元将陈友定掘开蒲家祖坟时,百姓们拍手称快的场景。

\"父亲,这样真的能行吗?\"蒲承业的声音在雷声中显得格外微弱。

蒲文远将写好的信笺仔细封好,用烧红的火漆印下家族徽章:\"记住,在这南洋,唯有抱紧强者的大腿才能活下去。当年阿爷选错了时机,这次......\"他的目光扫过墙上蒲寿庚的画像,\"我们不会再输。"

\"殿下,蒲氏的信。\"亲兵呈上一个描金信封。

朱文正展开信纸,扫了一眼便嗤笑出声:“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他的手指划过信中\"愿效犬马之劳\"几个字,眼中闪过一丝寒芒。

\"汉奸的后代,还欠着前宋皇室和泉州百姓的血债,本王还没找他,他们自己送上门来了。\"

“殿下,严格来说也算不得汉奸,蒲寿庚是色目人后裔……”

“食君之禄,就是汉臣,君父有难,他不但不伸出援手,还助纣为虐,可恨至极!”

蒲氏家族罪行累累、臭名昭着。回溯到宋元时期,蒲寿庚家族作为掌控泉州海上贸易的阿拉伯裔豪商,其恶行贯穿三代。

南宋末年,他们凭借垄断香料贸易和掌控泉州市舶司,积累起了巨额财富。

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更是建立起数万私人武装,形成了“官商合一”的割据势力,在泉州一带只手遮天。

1276 年,南宋都城临安沦陷,风雨飘摇中的南宋朝廷岌岌可危。

南宋端宗赵昰率领一众宗室、大臣流亡至泉州,本想在这座繁华的港口城市暂避锋芒,寻求东山再起的机会。

但蒲寿庚却铁石心肠,不仅拒绝接纳赵昰一行,还暗中联络元军将领伯颜,将泉州城防图拱手相送,以此向元朝表忠心。 为了向元朝邀功,蒲寿庚更是丧心病狂地发动了泉州大屠杀。

一时间,泉州城内腥风血雨,三千余名赵宋宗室、士大夫以及上万淮兵惨遭屠戮,妇女儿童也未能幸免。

晋江的河水被鲜血染红,江面上漂浮着无数尸体,惨状令人目不忍视,史载“血染晋江,浮尸蔽港”。

蒲氏族人还大肆劫掠宗室财富,甚至做出掘墓毁尸这般天理难容的恶行。

降元之后,蒲氏家族的野心愈发膨胀。他们继续垄断海上贸易,采用“以盗御盗”的毒计,纵容部下劫掠过往商船、强征高额关税。

同时,打着剿匪的旗号,铲除异己,许多中小海商在他们的压迫下纷纷破产,南宋遗留的贸易多元化体系也被彻底摧毁。

在泉州城内,蒲氏强制推行伊斯兰法,拆毁汉人祠庙改建清真寺,强行要求汉女戴面纱,禁止猪肉入市,引发了持续数十年的宗教冲突,给当地百姓带来了无尽的痛苦。

提起蒲氏,朱元璋、朱文正叔侄俩恨的牙痒痒,蒲氏之罪,可谓罄竹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