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良亲王在昏迷中呓语,断断续续的\"天蝗\"二字,混着后圆融天蝗压抑的啜泣,消散在咸涩的海风中。
血色未散,明军大营已扬起出征旌旗。朱文正站在旗舰甲板上,望着被铁链串成排的倭国皇室残党,嘴角勾起冷笑。
当朱棣策马赶来时,少年将领甲胄上的玄色披风在海风中猎猎作响。
“棣儿,此番东征你立下汗马功劳,待本王回朝,定要在四叔面前为你请封倭国。这里也许便是燕藩的世袭封地了。”
朱棣单膝跪地,手按腰刀:“谢大哥栽培!朱棣定当为大明守住东海藩篱,让外敌永世不敢西顾!”
他抬头望向远处残阳如血的海面,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炽热。
数月征战,他早已摸清这片群岛的要害,那些未被征服的山地部落,还有潜藏在神社深处的武士残党,都将是未来封地的隐患。
大军拔锚那日,朱文正特意留下三百火炮与二十艘楼船战舰。
临别前,他拍着朱棣肩膀笑道:“记住,对待倭人既要狠,也要巧。听说他们信神,你便拆了他们的神社;他们尚武,你就用火炮轰碎他们的武士道。”
朱棣目送船队消失在海平线,转身便召集部将。
军帐内,他展开手绘的倭国地图,红笔重重圈出九州岛的硫磺矿脉:“从明日起,所有青壮男丁编入工坊,开采硫磺硝石。老弱妇孺则去开垦荒地,种出的粮食优先供给明军。”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将领们疑惑的眼神,“本王要在半年内,造出能震慑整个东海的火器营。”
一阵海风吹过,带来隐约的童谣声,倭国孩童用生硬的大明官话唱着:“朱燕王,铁心肠,拆神社,建学堂......”
\"殿下,《平民姓氏必称令》已经誊抄完毕。\"
幕僚抱着厚厚一摞文书上前,\"按照您的吩咐,所有姓氏均从《百家姓》中选取,禁止使用任何带有倭国旧俗的字眼。\"
朱棣接过竹简,目光扫过密密麻麻的汉字。\"很好。从明日起,所有没有姓氏的倭人都要去官府登记。若有不从,按谋逆论处。\"
他顿了顿,\"告诉各州县,每登记一百个新姓氏,就奖励百户一头耕牛。\"
夜幕降临,长崎港的灯火次第亮起。明军士卒挨家挨户敲门,将写有汉姓的木牌钉在百姓家门上。
\"从今天起,你就姓赵。\"一个兵卒用刀尖指着瑟瑟发抖的渔民,\"要是敢忘,就把你舌头割下来!\"
在熊本城,工匠们正忙着拆除古老的八幡宫。巨大的梁柱被锯断时,住持僧人突然冲出来,死死抱住一根石柱。
\"你们这些恶魔!这是供奉了八百年的神灵啊!\"话音未落,就被明军士卒一棍打倒在地。
取而代之的是巍峨的文庙,飞檐斗拱间,孔子的塑像庄严肃穆。朱棣亲自题写的匾额\"万世师表\"高悬其上,每日都有倭国孩童被强迫送来诵读《论语》。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稚嫩的童声里,夹杂着对陌生语言的生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