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定都长安(1 / 2)

勤政殿内,朱元璋蹲在地上,凝视地图良久,这幅图他真是越看越喜欢,尽管昨天和正儿秉烛夜谈,已经将这图看了一夜,可今天见到它还是忍不住多看了几眼。

他转过身,对左右招了招手,指着地图道:“来,把这幅地图挂到咱的御书房,咱要天天看。”

稍作停顿,似是想起什么,又对左右补充道:“去找几个巧匠,将此图刻在王府正门照壁上,诸位大臣也要天天看,都把这图都刻在心里,这都是咱大明的疆土,咱早晚都要收回来。”

李善长作为朝中威望极高的元老,见朱元璋在兴头上,本不该扫兴。

但他此时如鲠在喉又不吐不快,于是上前一步,拱手说道:“陛下,大都督所言,我等都认同,长安确实是都城不二之选。只不过,经历宋金元三代战乱,关中人口锐减、农田荒废、水利失修,数十里不见人烟。”

他思索片刻,下定决心道:“且长安自唐以来,久不做都城使用,城池残破,应天虽不堪为都城,但仍有大都、武昌,皆是繁华大城,自古未有在荒芜之地建都的,请陛下三思,不要做事倍功半之举。”

李善长眉头微皱,脸上满是忧虑,朱元璋知道他所言皆是实情,完全出于公心,并非为了反对朱文正而唱反调。

毕竟建都绝非小事,容不得半点马虎。

朱文正闻言,立刻跨前一步道:“李大人,您似乎是搞反了!自古以来,从来不是因为繁荣才建都,而是因为建都而繁荣。”

“西周时镐京遭战火洗劫,宫室被毁、土地荒芜,加之连年干旱,洛、泾、渭河干涸和岐山地崩,被视为不祥之兆,这才迁都洛阳 。”

“但秦人却在残破的关中废墟上建立起繁荣的咸阳,此后汉、唐皆在此地建都,盛极一时。一旦建都,所有的资源都会涌入都城。”

“如今北有大都,南有应天,西有武昌,如您所言都是繁荣大城,似乎是更好的选择,可也正是如此,这些大城已经发展成熟,盛极一时,而长安残破,更需要建都发展。”

朱元璋微微颔首,陷入沉思。

此时,朱文正又接着说道:“长安为汉唐故都,汉人政权失去北方已数百年,定都于此可彰显‘恢复中华’的合法性,凝聚北方汉人认同 。我大明以恢复华夏正统为己任,定都长安,便是向天下宣告我们继承汉唐荣光的决心,北方的汉人百姓定会望风归附。”

刘伯温轻抚胡须,抓住机会及时献上一通马屁:“大都督所言极是。长安地处关中平原,东有潼关、函谷关天险,南依秦岭,西、北有陇山、黄河屏障,关中四塞为固,敌百万之众可拒于外。此等险要地势,实乃天赐的都城之地。”

刘伯温博闻强识,每一句都切中要害。

朱文正得到刘伯温的支持,欣慰点头,暗赞一声有眼力见,继续说道:“西北河套、陇西地区盛产战马,定都长安,便于我们组建骑兵对抗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