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月满伊人谷(1 / 2)

晨雾初散,伊人谷的青石板路浸着露水,李一的木桶叩出清越水声。溪涧上游的桂树已攒满碎金般的花苞,风掠过枝头时,花雨簌簌跌进潺潺流泉,连揉碎的月光都浮着蜜色涟漪。他驻足凝视桶中晃动的竹影 —— 那是后山竹屋的倒影,与浮在水面的三两片早开桂花构成水墨小品。指腹摩挲桶沿的刻痕(那是去年冬日替胡玉卿修缮井栏时留下的凿印),忽闻远处厨房传来木勺轻叩陶瓮的声响,混着糯米与蜜糖的甜香,勾得人喉间发痒。

胡玉卿跪坐在灶台前,素白围裙上的糯米粉被火光染成暖金。她生得眉眼如画,柳叶般的眉梢微微上挑,杏核眼透着温柔与聪慧,小巧的鼻尖总沾着些许灶间的烟火气,淡粉色的唇瓣抿起时,勾勒出温婉又坚韧的弧度,发间随意挽着一支木簪,几缕碎发垂在光洁的额前。此时她指尖捏着糖渍糯米,以簪尖为笔,将米粒一粒粒填入藕孔 —— 动作极轻,像在给雪藕簪花。

胡欣怡倚着雕花门框,十五六岁的年纪,面容清丽中透着少女的娇俏。她生着一双灵动的丹凤眼,笑起来弯成月牙,眼尾微微上挑,透着狡黠与天真;鼻梁挺直小巧,唇色如樱,不点而朱;肌肤白若凝脂,在晨光下泛着珍珠般的光泽。月白裙裾扫过门槛上的青苔,发间银步摇随歪头动作轻晃,\"当啷\" 一声惊飞檐下麻雀。铜铃余韵里,少女指尖的桂花被揉出碎金般的光斑:\"姐姐,这糯米......\"

\"需像仲春豆荚。\" 胡玉卿截断问话,玉镯顺着抬袖动作滑至肘弯,露出腕间淡青血管。她抽出棉线缠紧藕段,指节因用力泛白,\"松则漏蜜,紧则伤藕。\" 陶瓮入灶时,她特意将三块冰糖摆成三角 —— 这是从《山家清供》学来的古法,据说能让糖浆凝出琥珀色的光晕。柴火噼啪爆开火星,映得她耳尖泛红,恰似新绽的丹桂。

胡欣怡的刻刀在南瓜表面游走,刀锋斜挑处,花瓣纹样层层叠叠绽开,如涟漪荡开橙黄水面。她半蹲在溪边,发丝垂落遮住半边脸庞,偶有几缕被微风拂起,轻扫过细腻的脸颊。那双灵动的丹凤眼专注地盯着南瓜,长长的睫毛随着动作轻颤。李一靠在枫树下,竹篾在指间翻转如青蛇游走,每道弯折都精准掠过小臂剑疤 —— 那是五年前护着胡家姐妹闯过黑风寨时留下的印记。他忽然停手,用竹篾挑起飘落的桂花,夹进未编完的宫灯骨架:\"欣怡,待灯糊好,这花便嵌在第六道竹条间。\"

少女抬眼时,南瓜灯已透出暖光,将她睫毛剪成金色剪影,两颊也被映得泛起淡淡的红晕,嘴角勾起甜美的笑意,露出一对可爱的梨涡。胡玉卿端着青瓷盘走来,她身姿纤细,步伐轻盈,藕片在糖浆里轻颤,每片薄可透光的截面上,桂花都恰好停在圆心,宛如琥珀里的星辰。胡欣怡踮脚偷尝的瞬间,舌尖沾着的糖汁滴在裙摆,晕开比玉兔绣纹更柔美的弧线。

圆桌摆好时,溪面已浮起碎银般的初月。胡玉卿揭开蒸笼的刹那,山药泥月饼的甜香混着枣泥的松仁香扑面而来,菊花纹的边缘被蒸汽熏得微卷,像少女含着笑的眼睫。她盘起的发髻上斜插着一支简单的银钗,几串细小的珍珠垂落,随着动作轻轻晃动。胡欣怡抱来的陶罐还裹着棉麻,酒香却已破茧而出 —— 那是去年埋在桂树下的三瓮酒,封口的荷叶至今带着月光的形状。此时她发间的银步摇随着步伐叮当作响,裙上绣着的玉兔在暮色中若隐若现,整个人宛如从月宫中走出的精灵。

李一斟酒的动作极慢,琉璃盏倾斜时,月光与酒液在杯壁上凝成银鳞,直到注满第三盏,才指着溪面道:\"看,第一重月在水里。\" 胡玉卿将圆镜置于桌心,镜中映出第二重月,又将自己与李一的影子揽入光圈:\"第三重在人心。\" 胡欣怡忽然伸手拨弄镜面,涟漪荡碎间,三张带笑的脸化作浮动的光斑,恰似落在酒里的桂花。她伸手时,腕间的银镯滑落,露出一截白皙纤细的手臂,在月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