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股权谈判(2 / 2)

主任挠了挠头,憨厚地笑了:“哪有那条件?现在还是靠邮件来回确认,一个文件传错,整个生产都得重来。” 他的目光扫过众人,突然压低声音,“听说你们要搞个智能平台?要是真能成,我们厂第一个支持!”

吴真从包里掏出小本,快速记录:“具体痛点能再说详细点吗?比如生产排期、质量检测环节......” 她的笔尖在纸面沙沙作响,混着机器的轰鸣,竟像是激昂的进行曲。

李君浩后退几步,靠在冰凉的钢架上。焊锡的焦味愈发浓烈,却让他的思路前所未有的清晰。他摸出手机打开备忘录,手指在屏幕上飞速敲击:“订单管理模块、生产监控模块、智能报价引擎......” 当他抬头望向车间深处,流水线的灯光在眼前交织成数据洪流,而他们,即将成为驾驭这股洪流的人。

“我们真的能改变行业。” 舒燕不知何时又凑到他身边,声音里带着颤音,“就像我们当初在车库里说的那样。”

李君浩笑了,这是创业以来最畅快的一次。他收起手机,拍了拍舒燕的肩膀:“不是‘能’,是‘一定’。” 车间的热浪再次袭来,这次他却觉得浑身充满力量,那些在车库里熬过的夜、争论过的方案,终于找到了真正的战场

八仙桌下的煤炉噼啪作响,火星时不时从炉缝里窜出,梁经理额角的汗珠子混着炉火映出的红光,将计算器重重拍在油腻的桌面,塑料外壳与木纹碰撞出闷响:“技术入股最多占 35%!业务拓展和工厂对接才是关键!没有客户资源,再厉害的系统也是空中楼阁!”

吴真转动着青瓷茶杯,茶汤在杯壁留下深褐色的水痕,宛如蜿蜒的溪流。她抬眼望向梁经理涨红的脸,声音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度:“没有稳定的系统,客户凭什么选我们?李工为了攻克智能报价算法,连续一周睡在车库,靠红牛和泡面撑着,这些付出难道不值钱?”

“可前期启动资金都是我垫的!” 舒燕突然猛地拍桌,桌上的茶壶盖被震得叮当乱响,茶水溅出洒在桌布上,晕开深色的痕迹。她眼圈发红,想起上个月在暴雨中苦等客户三小时,浑身湿透却换来一句 “改天再谈”,“跑业务的风险谁承担?每天厚着脸皮求客户,被放鸽子、被羞辱,这些又该怎么算?”

李君浩盯着杯底沉浮的茶叶,思绪回到那些在车库里通宵达旦的夜晚。荧光屏的冷光下,键盘敲击声与空调的嗡鸣交织,困了就用冷水浇脸,饿了就啃两口硬邦邦的面包。他摸出手机,屏幕亮起的瞬间,银行账户余额刺得他眼睛生疼,“我的补偿金还有 10 万,全部投进去。但技术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35% 确实太少了。”

梁经理扯了扯领口,解开最上面的纽扣透气,语气却依然强硬:“我手里握着五家工厂的独家合作意向,这些资源不占大头说不过去。再说了,后续的供应链管理、订单协调,哪样不需要精力?”

吴真将茶杯重重放在桌上,清脆的声响打断了剑拔弩张的气氛:“都别争了!股权分配不能只看眼前,得考虑长远。公司想要发展,技术、资金、资源缺一不可。” 她从包里掏出一叠文件,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各项成本和预期收益,“我们按资金入股、技术入股、资源入股来分配,再根据后续贡献动态调整,怎么样?”

舒燕咬着嘴唇,手指无意识地抠着桌布边缘:“那具体比例呢?我表哥的工厂愿意优先合作,这部分资源该怎么算?”

李君浩深吸一口气,在手机计算器上快速敲打一番,“我提议,技术入股占 40%,毕竟系统开发是根基;我资金入股 10 万,算 15%;梁哥的资源和前期资金投入,占 30%;舒燕的业务资源和后续拓展,占 10%;吴姐统筹管理,占 5%。”

梁经理眉头紧皱,盯着计算器上的数字反复计算,半晌才开口:“技术股再降 5%,我这边提到 35%,其他不变。我承担的风险最大,这个比例不过分。”

“不行!” 舒燕和吴真异口同声。舒燕急得站起来,椅子在地面划出刺耳的声响:“李工的技术是公司立足的根本,降了比例不公平!”

吴真推了推眼镜,目光在众人脸上扫视:“不如这样,梁经理作为大股东占 35%,统筹全局;李君浩技术和资金双重入股,占 30%;舒燕的业务资源后续潜力大,占 15%;我负责财务和管理,占 10%。大家同股不同权,决策还是以核心业务为主,怎么样?”

梁经理摩挲着下巴,陷入沉思。李君浩望着煤炉中跳动的火苗,想起创业初期的艰难,此刻的每一个决定都关乎公司的未来。舒燕重新坐下,双手紧握放在桌上,眼神中既有期待又有不安。

最终,梁经理重重吐出一口气,伸出手:“就按吴姐说的办!但丑话说在前头,咱们既然绑在一条船上,就得劲儿往一处使!” 李君浩、舒燕、吴真纷纷伸手,四只手叠在一起。煤炉的火光映在众人脸上,照亮了眼中重新燃起的希望,也为这场激烈的争论画上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