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槐荫深处(2 / 2)

崖底与外界并非完全隔绝,时不时有些商队路过谷口,偶尔还会来他们这里讨口水喝。李语秋手下不停,竹丝在她指间翻飞:“要那劳什子作甚?这谷底的雾气,哪能容得下脸上的脂粉。”

正午日头晒得人发困,老槐树投下的荫凉里,竹床吱呀轻晃。

李语秋枕着夷半刻的腿小憩,听见他哼着年轻时教她的歌谣,调子早变了,倒添了几分苍凉。

恍惚间她又看见三十年前那个雨夜,青年夷半刻与他一同在崖底躲雨,烤着火,吃着驼肉,那时他脊背挺直如松,而今已弯成老竹的弧度,她腰间的挂的也不再是弯刀,而是一串晒干的野花,散发着淡淡的药香。

暮色初临时分最是热闹。他们的女儿小满蹦蹦跳跳地从崖边的田地跑回来,怀里抱着新摘的野莓。夷半刻为她绑好秋千绳,李语秋则从灶房端出冒着热气的槐花糕。

小满闹着要听故事,夷半刻便讲起他们初到崖底时,如何用三根竹竿搭起第一间小屋,房顶漏雨时两人挤在灶台边烤火,如何用手中弯刀,换了商队的半袋麦种。李语秋笑着补上后半句:“那时你编的竹筐歪得连鸡蛋都装不住。”

夜风拂过时,夷半刻在房前发呆,三十年前他们亲手栽的槐树已成林,风过时簌簌作响,恍如当年幻境初成时听见的仙乐。

李语秋自房中走出,握住了夷半刻的手,他掌心布满茧子,却比年轻时更暖:“这崖底湿气重,再不回去,你的风湿可是要加重了。”

惊心动魄的江湖风雨,都化成了灶台上并排摆着的两只豁口粗陶碗,盛着永远喝不完的槐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