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唳...”
说完,不等李恪回答,一声高亢、清脆,石破天惊的鹰鸣,就在他们头顶上的天空中炸响。
听到这声鹰鸣,李恪和小二来福脸上的神情,皆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放松了下来。
唯有唐俊悟和辛撩儿,因为担心他们的踪迹被突厥人发现,一直紧盯着那只在云层下盘旋的海东青。
故而没有发现,观察到李恪脸上的表情,依旧神色凝重。
他们对视一眼,点了点头,同时取出弓箭,张弓搭箭道。
“殿下,这海东青飞翔的高度太高,我跟辛撩儿也没有把握能够将它射落。”
唐俊悟的弓弦拉得咯吱作响,目光紧锁着云层下那道黑色残影。
“属下建议,暂且隐蔽,等到天黑后再做打算?\"
李恪闻言,眼中闪过一丝玩味的神色。
他抬手示意二人放下弓箭,脸色柔和道。
\"这一次,算你运气好,本王就放过你了,下次你再到我面前,满口胡诌诌,看我怎么罚你。”
二人面面相觑,一时语塞。来福在一旁憋着笑,肩膀不住地抖动。
只见小二来福从怀中取出一支精致的骨哨,放在唇边轻轻一吹。
那盘旋在空中的海东青闻声,又发出一声清亮的鸣叫。
\"殿下,这鹰......\"辛撩儿话音未落,却见那海东青,如同一道坠落的黑色闪电,随即俯冲而下。
等快到了众人的头顶,这才收拢羽翼,精准悬停在来福伸出的手臂上。
接着,小二来福熟练的从怀里,取出一小块风干的牛肉,喂给这只神骏的海东青。
\"雪影,辛苦你了。\"
来福说话间,就欲去摸摸海东青靓丽的羽毛。
只不过那鹰竟似通人性般,嫌弃的看了他一眼,振翅飞到了李恪的肩膀上,亲昵地蹭了蹭李恪的脸颊。
唐俊悟看得目瞪口呆:\"这...这是...\"
“嘿!这个吃里扒外的家伙,俺给他肉吃,他摸都不给俺摸一下,就知道讨好东家,太势利了。”
\"你这扁毛畜生!\"来福气得直跺脚,\"下次别想再吃我的牛肉干了!\"
还没等李恪向唐俊悟和辛撩儿解释,热脸贴到冷屁股的小二来福就不乐意了。
他看着在李恪肩膀上耀武扬威的海东青,嘟着嘴,一脸委屈地嘀咕道。
李恪闻言,轻笑道:“好了,小二,这有什么好生气的,我认识它的时间,可比你久的多,它跟我亲近些也是正常的。\"
说完又微微一笑,对着唐俊悟和辛撩儿解释道。
\"这是我在深泉寨里收服的一位燕王卫,从小养大的海东青'雪影',别看它性子傲,在打猎和侦查敌情方面,却是一个好手,这次专门用来传递情报。”
说话间,他从'雪影'的脚上,解下一个小竹筒,倒出一卷薄如蝉翼的丝绢。
“好...好...好!”
展开一看,李恪眼中精光暴涨,他右手握拳,用力挥舞了一下。
在草原上,一直漫无目的的转了两天。
有时往北,有时往西。
并不是他在寻找什么,亦或者迷惑突厥人,让他们捉摸不透他的行踪。
而是,他并不知道该往哪里走。
不错,从以往的历史中,他确是清楚的知道,贞观四年,正月。
李绩在白道击败突厥,李靖则在阴山大败颉利可汗。
颉利可汗逃至铁山,遣使请降,想要拖延时间,重新积蓄力量,以图来年东山再起。
而李靖与李绩没有给他机会,趁夜再次袭击颉利可汗。
最终,代国公李靖在阴山俘突厥千余帐,杀死突厥万余人,俘虏十万多人。
至于颉利可汗,更是被俘,前往长安做起了“舞王”。
只是,李恪根本不知道,李靖具体是哪一天发动奇袭的......
直到看完这封由袁天罡传来的信息,李恪才最终确定了李靖突袭突厥的确切日期。
难怪有句话叫做:“英雄所见略同”。
李恪几乎可以百分之百的确信,袁天罡所挑选的这一天,必定与历史上李靖发动突袭的日子分毫不差!
亏自己刚才还在那里批评、教育唐俊悟,说他选择袭击突厥在“天时”上毫无章法。
毕竟偷袭首重天时地利人和,越是敌人想不到的时候,越是出其不意的好时机!越能一击制胜。
此刻想来,倒像是自己五十步笑百步,若不是袁天罡这封情报,他怕是也要错过这千载难逢的良机。
“辛撩儿,你身为土生土长的草原人,你能够看出往后几天的天气情况吗?”
收起密信之后,李恪收敛起脸上的笑意,目光如炬地望向辛撩儿。
辛撩儿和唐俊悟不知道燕王殿下刚才看到了什么,让一直心事重重的他,又焕发出如此振奋的神采。
但在听到李恪的问话后,还是立马恭敬地朝着李恪拱手行礼道。
“殿下,关于天气的问题,末将正想着趁今日休整的时候,找您汇报一下这个问题。”
说话间,他指了指不远处的天空中,出现的一簇簇钩状云,继续说道。
“殿下,我们草原上有句老话,叫“天上钩钩云,地上雪淋淋。意思就是说,当天空中出现这种钩状的云彩时,很快就要下大雪了。”
“并且,你看,像今天这样晴朗的天气,在我们行军的路途上,没有那些牧民放牧也就算了,可那些天生地养的野狼、黄羊,饿了一整个冬天,居然一只也没有看见。”
听到辛撩儿的话,李恪这才回想起这确实有些不对劲。
因为在前些天,他们的行军途中,比今日这样恶劣得多的天气,都能撞见觅食的狼群与仓皇奔逃的黄羊。
见到李恪听完他的话之后,就有些怔怔发神,还以为,是自己的话不足以取信李恪。
又急忙翻身下马,从地上抓起一把枯草抛向空中,朝着李恪继续解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