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章 我这张乌鸦嘴(2 / 2)

“再说了,给你们吃饱了,才能让你们有力气帮我出谋划策。”

听到李恪的这句话,马周捧着汤碗的手微微一顿,侧着脑袋笑了笑,心头却涌起一股温暖。

但很快,马周就再次想起了关于昨晚上讨论的,关于行军路线的问题。

他忍不住再次开口道:\"殿下,关于我军深入草原,行军路线一事...\"

只是还不等他把话说完,李恪就猛的拍了一下额头。

从怀里掏出一个油纸包,递给马周道:“差点忘了,刚烙好的胡饼,光靠这碗羊肉汤,可填不饱肚子。\"

被李恪再一次打断的马周,也只能无奈地接过油纸包。

想着,反正他现在随军出行,李恪作为这次带兵的主将,也跑不到哪里去。

等到他吃完这顿意外的早膳,再问也不迟。

岂不料,很显然他低估了李恪的手段。

在察觉出马周仍然想要弄清楚,他随口说出的行军路线之后。

趁着马周吃早餐,李恪借着要去布置军务的借口,跑去了出去。

等到马周吃完之后,跟上队伍。

跑去寻找李恪的时候,就从其他人口中得知,李恪又跑去了辎重营。

反正,马周一上午的时间,都没有找到李恪的人影。

......

另一边,相比较于李恪燕王卫轻装上阵的行军速度,突厥俟斤九部的行军速度就相对较慢一些。

倒不是说长在马背的他们不擅疾驰。

而是这些突厥骑兵,拖家带口,几乎将整个部落都迁徙而来。

老游乘坐的牛皮帐车上,妇女则蜷缩在牛马背上,大车小辆载着毡帐器具,行军队伍绵延数里。

时不时还要驱赶跑出队伍的羊群,队伍行进自然谈不上多快。

但好在是双方几乎是像约好一样,迎面而来。

两百里的距离,因为双方都在全力赶路的情况下。

临近中午的时候,两者的距离已经不足六十里。

双方的斥候,几乎同时发现了对方的踪迹。

马周接到急报找到李恪时。

李恪已经下令全军停止前进,席地坐在一处小土坡下,听取斥候的汇报。

见到李恪的第一时间,他便急忙问道:“殿下!可查清是突厥那部人马?具体有多少人马?”

这时候的李恪还不知道,这些人乃是阿史德部俟斤阔阔出带来投诚的部落。

想到他一开始大言不惭的说过:“只要是三千以下的突厥部落,来多少他灭多少\"的大话。

李恪只想抽自己的大嘴巴子。

这是什么乌鸦嘴,说什么,来什么。

这次不光来了三千突厥骑兵,身后还跟着近两万的突厥部众。

要知道突厥人全民皆兵,这两万老弱妇孺,战时皆能抄起弯刀的绝对不少于一万。

他的燕王卫装备精良不假,打也能打。

但是,打下去损失肯定不小。

他还不想才踏入草原,就损兵折将。

一时间,李恪也陷入到了如何破局的思考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