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继勋将军(2 / 2)

1930年11月,旷继勋奉调回上海党中央军委工作。11月下旬,又受党中央派遣,前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工作。他对频繁的工作调动胜任愉快,积极做出成绩。

12月,旷继勋、余笃山到达苏区,与鄂豫皖边临时特委书记曾中生和红十五军会合。1931年1月中旬,红十五军和红一军在商南长竹园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旷继勋任军长,余笃山任政治委员,徐向前任参谋长。全军余人,由鄂豫皖临时特委直接领导。红四军成立后,旷继勋指挥部队,“在有阵地的向外发展,有后方的向前进攻,肃清苏区反动武装,打通苏区联系,配合并保障中央苏区的行动总原则之下”,“采取内线作战法,以飘忽战略乘着敌人不备,突破敌之包围,使敌人军事布置处于被动的地位,诱敌出阵而消灭之” 。

1931年1月26日,旷继勋指挥红军包围麻城北面磨角楼守敌第十三师的4个连,敌副师长朱怀庆率4团兵力来援,经3天战斗,红军攻克磨角楼,歼敌500余人,缴枪千余支,在“围城打援”战术上创造经验。

2月,旷继勋指挥红四军主力红十师、红十一师攻打战略要地新集(今河南省新县)。新集是敌人顽固堡垒,自鄂豫皖边开展土地革命后,附近各县地主豪绅和反动武装逃到新集顽抗,将鄂豫皖苏区分割成鄂豫边和皖西北两部分。红军曾两次攻打未克,此次旷继勋指挥部队先围住新集,亲自视察地形,决定从北面五六十米处,向围墙下挖坑道,用炸药炸开一丈多宽口子,红军勇猛冲杀,攻占新集,使鄂豫皖根据地连成一片,新集成根据地政治中心,此为红军战史上首次采用坑道作业爆破的成功战例。

新集战斗后,3月9日拂晓,旷继勋指挥红十一师主力,向刚抵双桥镇立足未稳的敌三十师(师长岳维峻)奔袭。部署为:十一师三十二团在双桥镇以北的三股垱监视敌人,三十团和三十一团两路由北向南实施正面突击,三十九团向双桥镇西南方向迂回包围,三十团、三十三团为预备队。红军和赤卫军将敌围住,战斗打响后10小时,将敌三十四师全部歼灭,俘敌师长以下官兵5000余人,缴获长短枪6000余支,迫击炮14门,取得空前大捷。

旷继勋写给党中央的报告提到:“我们在商城赤区将一军及第十五军混编后,即回黄麻,恢复赤区中心。前后与夏斗寅、吉鸿昌、赵观涛、岳维峻各部激战数次,掳获甚多,并击毙袁世英部之旅长侯镇华,俘虏岳维峻等。将进攻红军五师以上的白军逼成守势,而又极大地破坏了京汉路的铁轨,断绝敌人的交通,以响应中央苏区红军的行动”。“鄂豫皖苏区确取得相当的成功”。“惟干部人材太缺乏,整个工作上难免不有一些缺点,请中央多派一些有地方工作经验的同志前来帮助”,反映其向党请示汇报、积极争取党的领导的作风和品德。

坚持党性与蒙冤

旷继勋立党为公,坚持党性原则,与错误倾向作斗争,不计个人得失,不因受错误打击而放松革命工作。

1931年初,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者通过六届四中全会统治党中央,借口批判立三路线和六届三中全会的调和错误,排除异己,打击迫害抵制其错误的人。旷继勋认为立三路线及其残余应批判肃清,但不应伤害好同志。1931年4月15日,他在六安赤区金家寨写给党中央的报告中提到:“立三路线之残余,已将逐渐肃清,请勿虑及之。”这句话体现了他对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不满与抵制。

党中央于5月31日复示鄂豫皖中央分局并转省委,认为旷继勋这段话存在严重错误,指责他不认识党内反错误路线斗争的意义和实质,不了解立三路线实质,缺乏无情斗争,要求他找鄂豫皖苏区中央局同志帮助以改正错误。实际上,历史证明错误在于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路线,而旷继勋坚持党性原则、抵制错误领导的精神难能可贵。

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者为控制各革命根据地领导权,于1931年4月12日派张国焘到鄂豫皖根据地。5月9日,张国焘撤销中共鄂豫皖边特委,成立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和新的军事委员会,自任分局书记兼军委会主席,曾中生、旷继勋为副主席。张国焘对曾中生、旷继勋等百般挑剔,否定根据地成就,强令执行“左”倾政策,引起二人不满。6月28日,分局召开第一次扩大会议,张国焘全盘否定鄂豫皖根据地过去成绩,以“反右倾机会主义”“反立三路线残余”为名“帮助”旷继勋,会后不久撤去他红四军军长职务,调任红十三师师长。旷继勋以大局为重,仍积极指挥红十三师,配合红四军主力作战,击退敌人进犯,拔除多处反动堡垒,保卫和巩固了根据地。

之后,旷继勋被派到皖西组建红二十五军。他深入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工作进展顺利。1931年10月,红二十五军在麻埠成立,他任军长兼独立师师长。11月7日,红二十五军与红四军会合,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旷继勋仍任二十五军军长,率部转战皖西,在商南战役和苏家埠战役中取得辉煌胜利。

1932年5月,旷继勋率七十四师、七十五师解放霍丘县城。7月7日,敌重兵围攻霍丘。旷继勋根据地形和敌我情况,向张国焘汇报拟不一城一地之得失的作战意图,但张国焘强令他率仅四个连的教导团坚守县城。旷继勋精简老弱病员,加强防御,指挥部队与敌血战五昼夜,终因敌众我寡县城陷落。张国焘却以战败罪名撤销旷继勋红二十五军军长职务。旷继勋虽不满处分,但仍积极随部队作战。后来,他先后任红十二师师长、红十师代理师长,不久又调回红四方面军总部工作。

红四方面军西征川陕途中,旷继勋和曾中生、余笃山等反对张国焘的错误领导和军阀主义作风。1932年12月9日,部队到达陕南城固县小河口时,他们商议派人到上海党中央告发张国焘错误,后改为曾中生书面陈述意见,要求停止西进,在川陕边建立根据地。张国焘佯装接受意见,实则怀恨在心,伺机迫害。

1932年12月29日,红四方面军解放通江后,成立川陕省临时革命委员会,旷继勋任主席。他积极筹备成立工农民主政府,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土,还写信劝旧友起义。然而,信被查获,张国焘以“国民党改组派”“右倾”罪名逮捕旷继勋,并于1933年6月将其秘密处死于通江县洪口场,时年36岁。

廉洁奉公与不朽功勋

旷继勋出身贫苦,深知劳动人民艰难,在党的教育下养成廉洁奉公的高尚品德,自觉维护人民利益。

部队驻防崇宁、郫县时,军纪不好,马夫放马吃了农民庄稼还打骂农民,激起民愤,农民包围部队驻地。中共川西特委与旷继勋谈话后,他赶回郫县,接见农民代表赔礼道歉,接受合理要求,处理肇事人,加强部队纪律教育,提出“五不”要求:不拉夫,不扰民,不嫖,不赌,不吸鸦片,还通过召开士兵大会等方式保证纪律执行,官兵关系亲密,废除打骂制度,士兵可批评官长,部队纪律良好。

旷继勋率第七混成旅起义后,部队纪律严明,所到之处秋毫无犯,深受群众欢迎。如在达县境内作战失利,部队饥饿疲劳,但仍不损害群众利益,掰农民玉米会留下铜元。

旷继勋以身作则,以叶挺的铁军为楷模。他同情穷苦人,在军阀部队时就为民仗义、不扰民。入党后,思想和行动更加自觉。大革命失败后,党经费困难,他办造纸厂为党和部队筹经费,还拿出积蓄交党费、维持官兵生活。他不置大家产,离开成都领导起义时,仅给家人留短期生活费和告别话,此后家人靠租房和党组织、朋友帮助生活。

事实证明,旷继勋是优秀共产党员、无产阶级坚强战士,被张国焘谋害是冤案。1937年延安批判张国焘错误时,毛泽东称“旷继勋同志是好同志,被张国焘错误迫害,应做烈士待遇” 。他一生热爱党,服从党的领导,遵守纪律,全心干革命,能上能下,为创建红六军、红四军、红二十五军及开拓洪湖、鄂豫皖和川陕革命根据地作出重要贡献,立下不朽功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