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真光宗耀祖(1 / 2)

国子监。

宋志明一如既往最早进入明伦堂。

“宋兄,早啊。”

宋志明微笑朝那人回应:“早啊。”

自圣上亲赐宋志明一甲策论那日,国子监的许多监生不再视宋志明如洪水猛兽,有的甚至还会主动与他搭话。

眼前这人正是对宋志明改观的其中一人,说话这人靠近宋志明,轻声道:“宋兄你可曾听闻,宋玉要来国子监读书了!”

监生们或多或少都听过宋志明与宋府不对付,宋玉要来国子监与宋志明一道读书,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难免不会惹出些摩擦。

虽然大部分监生已接受了宋志明,可还有些人却依旧将其当成眼中钉肉中刺。

比如赵昭平。

赵昭平甫一进门,就看到宋志明愣住的神色,心道宋志明定是怕了宋玉。

他心下大喜,立时快步走到宋志明面前,似笑非笑道:“宋兄可要‘好好’与你二弟相处啊,哈哈哈哈。”

说完,赵昭平径直而走,留给宋志明一个冷漠的背影。

正与宋志明说话的监生同样愣住,他怎生觉得赵昭平在幸灾乐祸?

不多时,堂中的学子都已到齐,国子监司业向众人宣布了一件大事:他们多了个同窗——宋玉。

一时间,堂中的学子们交头接耳,消息灵通的监生已听自己父亲在家中交代过宋玉进学这件事,他们脸上并无半点惊讶。

譬如孙铭的父亲昨日就特地在饭桌上告诉孙铭:“宋玉明日就会去国子监读书,你与他互为同窗,不必过分亲近,但也绝不要怠慢。”

孙铭一头雾水:“宋玉?”

他将手中的筷子放下,看向自己父亲:“没听过这号人啊?”国子监是大周朝最高学府,可不是谁都能进的,“他应该不是贡生吧,怎得有资格入国子监学习?”

自己当年可是花了好大的力气才考上了贡生,可这宋玉又是哪里冒出来的?

当初宋志明进国子监还能接受,人好歹是春闱榜首,说句老实话,宋志明不知比他们那些世家喂出来的贡生强了多少,除了家室,他们哪个比得上宋志明?

圣上将榜首塞进国子监没几人置喙,宋玉有什么能耐能和他们同堂读书?

孙铭的父亲孙坚瞪了儿子一眼,厉声呵斥:“糊涂!”

“你可知湖广蝗灾多亏了御史大夫宋忠贤临危受命,武昌这才免去灾祸之苦,这宋玉正是宋忠贤的二儿子!”

他又将其中缘由掰碎了讲给孙铭听:“宋家父子途中被山匪俘虏,多亏二人宁死不屈,这才等来了锦衣卫的将其救出!”

说完,孙铭的父亲好言相劝道:“宋忠贤父子身陷囹圄,又顺利将蝗灾平息,这才向圣上求了个荫监的赏赐。”

孙铭恍然大悟,“我明白了。父亲。”他将自己的理解说与父亲听,“宋玉或许没什么本事,但他爹确实立了功,至于这小子,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您是让我不要为难他。”

父亲孙坚叹了口气,末了又点点头,这孩子说话还是一如既往直白得能噎死人,不过儿子说的也没错。

孙铭想到什么,瞪大了双眼朝父亲道:“我想起来了!”

“宋志明也是宋家的儿子,父亲你说,宋玉会不会跟他打起来啊?”

孙坚是知道宋志明的,今年春闱南北学子之争闹得沸沸扬扬,谁也没想到最后受益的竟是宋志明。

他告诫自己的儿子:“别人家的私事,你莫要管。”

孙铭嘴上应和父亲,眼睛里却放出亮光,自己最喜欢看热闹了,看来国子监又有热闹要看喽。

司业刚宣布完这件事,孙铭就从自己的回忆中抽离出来。

他没忘记父亲要让他安生点的警告,不过,父亲好像没说不能看戏吧?

孙铭暗自搓手,看了眼刚踏进门正要落座的宋玉,一个白白净净的书生,细看还有些讨厌的谄媚之态,心道还不如宋志明看着顺眼呢。

虽然他同样也讨厌宋志明就是了……

本着看好戏的姿态,孙铭回头瞟了眼后面坐着的宋志明,他正低着头,黑色的颅顶掩盖住宋志明面上的神色,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不止孙铭,堂中多数的学子都隐隐将视线落到宋玉和宋志明身上,他们也等着看宋氏大战,毕竟看戏是大周朝每个人刻在骨子里的热爱。

宋志明这厢却不在意别人的眼光,他嘴角始终挂着轻微的幅度,让人琢磨不透他的心思。

不同于其他人的猜测,宋志明深知宋玉虽然心思坏,脑子也不好使,但想要在国子监激起风浪,宋玉他还嫩点。

至于嫉妒和不甘,宋志明没有。

毕竟,谁会和傻子一般见识?

傻子宋玉可不知道自己已经在宋志明眼中成了痴傻之人,他自入座之后就面带喜意,拿出十足的笑脸给身旁每一个朝自己问好的学子回以大大的微笑。

“多谢王兄,以后还请多多关照。”

“李兄也是,久闻不如一见啊,我早就仰慕您父亲很久了!”

宋玉和人攀谈起来半点不输自己父亲宋忠贤,将溜须拍马学了个十成十。

舅舅苏应淮很是给他面子,始终站在一旁给宋玉撑腰,因着苏应淮的缘故,就连孙铭都上前同宋玉问了声好。

宋玉不仅待人接物没一点错处,脸上还一直挂着恰到好处的微笑,除了宋志明与赵昭平,宋玉在每个监生眼前都转一圈混了个眼熟。

忽视宋忠贤是因为宋玉本就厌恶这个小杂种,而赵昭平这边呢,宋玉倒是有心和人攀谈,可没等他上前,人就冷哼一声大步离开。

“好个大学士的嫡子,这么狗眼看人低?”宋玉冷声喃喃。

苏应淮拍拍侄子的肩膀,笑道:“莫要与他一般见识,不是因为你。”

宋玉一脸茫然看向苏应淮,他这个舅舅虽自视甚高,好在与母亲关系好,自己今日还能借他的威风在国子监顺利融入学子中。

苏应淮手执折扇扇了两下,端的是一派月明风清的姿态:“赵昭平素来与我不对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