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无天(2 / 2)

赵成亮不住超前张望,等待蝗灾钦差一行人的抵达,他身后一群官员交头接耳,众人神色各异,对即将到来的蝗灾钦差好奇不已。

“一个国子监监生就来做上钦差了?”圆胖的官员满脸不屑,“本官是不服的。”

他身旁蓄着胡须的官员脸色也不好看:“我看那小娃娃成不了事。”

官员们纷纷点头,论经验他们哪个不比一群黄毛小子多,蝗灾这么大的事,庆安帝怎生就派个娃娃主事?

武昌府的官员们有苦难言,心中不免将宋志明一行人记恨上,都觉得他们过来是平添麻烦,衙署不仅要派人伺候不说,还要陪着‘巡视’田垄。

莫不又是个和前蝗灾巡查御史一般的货色,平白浪费人力物力。

官员中一个低矮的还‘嘘’了声,小心翼翼道:“你们听说没,此次的蝗灾钦差与上回的宋御史可是有些关联!”

闻言,众人不由得震惊,纷纷瞪大了双眼听这人的下文。

那低矮官员继续与众人咬耳朵:“这人乃是宋御史的亲儿子!”

话落,各个身着官府的大人们不由得脸色难看起来。

宋忠贤上回来到湖广将差事办得不美,蝗虫接憧而至,他人是走了,却留下一副烂摊子给他们,众人这就不免怀疑宋志明这个蝗灾钦差许是走了他老子的后门。

官员们又凑在一起三言两语你说我画起来。

正在此时,一阵马蹄声由远及近而来。

赵成亮站在人群最前面,微微转身朝身后的同僚们冷斥:“都别说了,人来了!”

各官员猛地绷紧嘴巴,抬头看向前方。

宋志明从马车上下来,玄色的官服沾着些尘土,身后下来的二人也是如此,这是他们徒步穿过金岭山留下的印记。

石友朋带着宋志明等人抵达武昌,为了更早见到巡抚商讨蝗灾事宜,他们特地租借了车马快马加鞭,这才在日落前赶到夏江驿。

众人只见一玄衣年轻人一身风霜,率先迈出马车,朝他们躬身行了个标准的揖礼。

宋志明见完礼,看向最前方站着的赵成亮:“赵大人久等了,晚辈路过金岭山时腿脚疲乏耽搁了些时辰,还望海涵。”

一说这话,候着的官僚们哪里还猜不出他们是徒步从金岭山穿过的?

再看宋志明身后众人,哪个不是衣衫灰扑扑的,还官靴沾土?

更是做实了他们的猜测。

如此这般就算官员们在此多等了几个时辰,也无人好意思置喙一二了。

赵成亮抬手虚虚扶上宋志明的手肘,笑意未达眼底:“宋大人舟车劳顿,还是快快歇下吧。”说着,他看了眼刚刚落下的夕阳,“时候也不早了,治蝗之事,咱们明日再行商讨吧。”

赵成亮说完,他身后的一众官员也都不住应是,饶是孙铭也看出了他们话中的敷衍。

这分明是不想让他们参与蝗灾治理!

孙铭虽说是个只会读书的监生,可他能向宋志明连夜高密,就能看出这是个有气性的,他果然率先不乐意起来。

他上前一步,看向赵成亮:“赵大人言重了,现下天色正早,我们还不用歇息。”

说完,他得寸进尺:“赵大人不如先带我等去看看蝗灾蔓延的情况?”

赵成亮吞吞吐吐:“这……”

“哎……”宋志明将孙铭拉直一旁,语重心长道:“赵大人也是为我等考虑,切莫伤了大人的心。”

话虽如此,宋志明却并未答应赵成亮先前的提议,他不退反进,众目睽睽之下,只见宋志明从袖中抽出泛黄的舆图。

这图纸是他早在月前就拖班楼掌柜冯盛才从一湖广商人那得来的,为着蝗灾治理,他在上头花了不少心思。

小五立马上前,与宋志明合力摊开,指着舆图上的地貌,宋志明出声:“学生虽年轻,却不敢怠慢蝗灾事宜。”

“我一路上从此图中观察湖广地形,结合农政书册记载,猜想蝗虫虫卵多藏于低洼的芦苇荡中……”说着,宋志明顿了一下,他看了眼头顶逐渐漆黑的夜,道,“今日天色已晚,可否请大人明日同在下一道实地勘察?”

赵成亮皱眉,他没想到宋志明先给他了个下马威,不过这人说话温和有礼,且并无半点逼迫之态,倒像是早有准备。

先前圆胖的官员开口,为难般道:“大人有所不知,宋御史上月已命人焚烧虫卵,可这蝗灾不出十日去而复返,可见消灭虫卵的办法并不顶用……”

赵成亮目光如炬地扫过舆图上密密麻麻的标注,眉头越皱越紧,他与这官员的想法一样,从虫卵处入手或许不妥。

他正要开口拒绝,恰好瞥见宋志明挺直的脊背,少年执拗的眼神盯着他不发一言,赵成亮心中不由得窜起一股无名之火——真是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无知小儿!

这边宋志明也不遑多让,他并未将手中的舆图合上,见赵成亮油盐不进,他并未生气,只抿唇微笑。

“看来湖广官员被宋忠贤这老狗坑害得不轻。”宋志明心中暗道。

他并未将罪责推卸到赵成亮身上,也并未因着孙铭的告密怀疑这位巡抚的心性。

出门之前,他早已将武昌府的官场情形了解过,巡抚赵成亮作为自己恩师赵鹏举的远房表弟,为官可谓清正,才能一般但心性尚可,将武昌府治理得井井有条。

不过看来这好像是位吃硬不吃软的主儿?

眼见气氛剑拔弩张,一路护送宋志明的锦衣卫百户石友朋站了出来。

石友朋笑着上前朝赵成亮点头:“明日衙署休沐,赵大人何不带着小宋大人去田地里看看?”

他站在宋志明那头,显然是准备替宋志明撑腰。

不为别的,石友朋一路上早被宋志明的诚信打动。

此子一举一动皆张弛有度,不似他见过的许多官宦子弟挑三拣四,又有习武之人的从容淡漠之态,他石友朋不知不觉欣赏起宋志明三分来。

二人之间虽未过多交谈过,不过他愿意卖宋志明一个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