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放心吧(1 / 2)

嬴正冷然一笑。

对李奇,嬴正已生出莫名信赖。”臣等祝贺陛下。”

群臣齐声欢呼。”这李奇……当真已至朕难以撼动之地步?”

李斯心存不甘与怒意。

仅两年间,李奇从一介平民跃升为上将军,位列九卿,与自己平起平坐。”宣朕旨意。”

“致王简、桓漪、李奇。”

“战事全权交由他们决定,朕只求结果——灭李的结果。”

嬴正目光如炬,语气凛然。”陛下英明。”

众臣同声高呼。”大军出发,粮草军需不可匮乏。”

“退下吧。”

嬴正挥手示意。”臣等告退。”

诸臣怀着心底的震惊,缓缓退出章台宫。”李……”

“即将覆亡。”

嬴正目光一扫,看着沙盘上李国的疆域,随手一拨,将李国的旗帜摘下。”李奇……”

“寡人愈发想见你了。”

“灭李之后……”

“无论如何,寡人都要与你相见。”

“顺便让你见见妻儿。”

“这是寡人的承诺。”

嬴正凝视着地图,唇角微扬。”启禀大王。”

“夏御医有书信一封,不知大王此刻是否愿阅?”

李高上前,恭敬呈上竹简。”夏御医?”

嬴正一怔,看向李高:“此信送来几日了?”

“三日前,但当时大王忧心李国战事,臣不敢打扰,今日才敢呈上。”

李高恭敬回道。”他在李家村多久了?”

嬴正接过竹简,又问。”回大王。”

“自大王恩赐李奇上将军之位起,夏御医便前往李家村,至今已逾两月。”

李高答道。”嗯。”

嬴正未再多言,展开竹简细读。

片刻后,合上竹简。”好了,退下吧。”

嬴正挥手示意,未再多语。”不曾想你也离开咸阳,不愿再归。”

“孤身一人,或许寡人注定如此。”

嬴正紧握竹简,无奈叹息。

多年来,他对夏无且怀有敬意,若有心事,总放下君王身份与其交谈。

如今夏无且来信告老,欲在李家村安度晚年,嬴正虽不舍,却也有所感悟。”岳父。”

“放心吧。”

“韩已灭,李亦将亡。”

“一统天下之时,寡人定遍寻冬儿踪迹,让你们父女重逢。”

嬴正心中默念,信念坚定。

李国,寒郸。”冲!继续冲!”

“给我拿下寒郸!”

“退后者,斩无赦!”

“第一个攻入城中的,赏千金,封爵五等!”

“杀!杀!杀!”

寒郸城外,喊杀声震天,李军将领竭力督战,以军令相逼,以重赏 ** 。

然而,眼前的情景让人触目惊心。

寒郸城外简直是一片修罗场。

满地尸骸,血流成河,浓烈的血腥气令人作呕。

城墙四周布满了坍塌的建筑和断裂的武器,散落的箭矢如雨点般密集。

不少李军士兵被乱箭射死, ** 遍布箭矢;更有甚者,被从天而降的巨大石块砸得血肉模糊。

李军所有的攻城器械——投石车、云梯等,几乎全被摧毁。

放眼望去,短短七日内,已有超过七万李军命丧于此,而且这个数字仍在不断增加。

在廉颇的严厉指挥下,李军昼夜不停发起猛攻,试图抓住每一个可能的机会突破防线。

然而,这样的坚持并未换来预期的胜利,反而让整个战局愈发严峻。

七日以来,损失惨重的不仅是兵力,更是士气。

当初面对秦军侵占都城时的愤恨早已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对攻城任务深深的恐惧。”廉颇上将军。”

“再这么打下去不是办法啊。”

“李奇坚守寒郸,他的秦军防守滴水不漏。

短短七天,我军已损失近八万人,几乎全员阵亡,仅少数得以重伤逃生。”

众多李国将领站在战车上,声音沙哑地说道。”事到如今。”

“除了破城之外,我们已经没有别的选择能扭转大局了。”

廉颇语气沉重地回答。

四六七

起初,他坚信麾下的“五一三”

精锐能在三日内攻克寒郸,彻底消灭城内秦军,从而重夺寒郸,以之为根基与强秦抗衡。

然而,时至今日,一切已成泡影。

七天过去,王简的大军横扫李地,即将逼近寒郸。

第八日的此刻,王简的铁骑或许已踏入寒郸境内。”上将军。”

一位李将建议道:“或许我们能退守代地,与李牧将军会合,如此尚可保全我大李根基。”

“退往代地是最糟糕的选择。”

廉颇叹息,“代地虽有李牧统领的二十万大军镇守,但若撤退,则等于拱手让出大李半壁江山。”

话音未落,郭开来至,由几名护卫簇拥着走近廉颇战车旁。”廉颇,王命已下。”

“若今日仍无法攻陷寒郸,你便卸甲归田。”

“七日无功,君上甚为失望。”

郭开厉声训斥。

廉颇闻言,眼神闪过一丝不屑,却只能低头称是。

王权之下,不得不屈。”大王旨意,老臣领命。”

“烦请转禀君上,若今日依旧未能破城,老夫愿交出兵权,并自刎谢罪。”

廉颇语气冰冷地回应。”如此甚好。”

郭开略一打量,转身离去。

随后,廉颇环视四周众将。”诸位!”

“此乃我大李存亡之关键!”

“若寒郸难破,我李国再无与秦周旋之力。”

“若此役再失利,老夫将亲率大军冲锋陷阵,誓破寒郸!”

言毕,廉颇拔剑长啸。”誓死追随上将军!”

众将齐声应和,目光中满是对廉颇的敬仰。

作为李国首席将领,廉颇在军中的威望无人能及。

李军再次发动攻势,在付出巨大伤亡后被迫撤退,留下遍野伤兵和挣扎的士兵。

然而,这样的局面难以持久,战争的冷酷由此可见。”末将无能。”

几位将领跪在廉颇面前,浑身血迹,神情懊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