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整军之始
辽西夜袭战后,赵信在蓟城的地位迅速上升。尽管朝中仍有诸多质疑之声,但燕王喜已决定给予他更多资源以继续整训军队。他被正式任命为“镇北将军”,统辖辽西、上谷、渔阳三地边防事务,并获准设立独立军营——燕虎军营。赵信深知,要对抗秦国,光靠三百精锐远远不够。他开始着手建立完整的军事体系:
编制改革:将五百“燕虎”划分为五队,每队百人,设队长一人;
后勤系统:设立粮储营与军械司,由鞠延亲自掌管;
训练制度:每日晨起操练,夜间学习战术理论;
情报网络:派遣斥候深入秦境,收集敌情动向。
这一切,皆仿效现代军队管理方式,在战国时代显得格格不入,却也逐渐显现出成效。
二、实战训练
为了提升士兵战斗能力,赵信采用“模拟实战”的方式,组织每日小规模对抗演习。他在军营西侧开辟出一片“演武场”,设置拒马、箭塔、障碍壕沟等设施,让士兵在逼真环境中进行攻防演练。一次对抗演习中,他亲自披甲上阵,指挥一方,另一方则由老兵李广率队迎战。双方激战半日,最终赵信以巧妙的“迂回包抄”战术取胜。演习结束时,赵信脱下头盔,对众将士说道:
“战争不是比谁力气大。”
“而是谁能更快判断形势,做出正确决策。”
此言令许多旧将若有所思。
三、屯田养兵
随着兵力扩充至千人,后勤问题愈发突出。鞠延提出建议:“若欲持久作战,必须解决粮草供应问题。”于是他联合当地乡绅与退役军官,开始推行“屯田制”。他们在辽水沿岸开垦荒地,安置流民耕种,同时派兵轮值守卫田地,确保收成稳定。这一举措不仅缓解了军粮压力,还增强了百姓对军队的信任。赵信巡视田间时,听到一名老农低声感叹:
“多少年没见这样的兵了。”
“他们打仗,也种地。”
“是真正的护国之人。”
四、外交试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