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我听说有些企业借着改革浑水摸鱼,搞财务造假。” 另一位同学皱着眉反驳,“还是得擦亮眼睛。”
“我觉得钢铁股接下来有戏,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对钢铁的需求庞大。而且股权改革后,钢铁企业的融资渠道更畅通了。”
“我更看好消费类股票,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升级趋势明显。不过也得关注企业在改革后的股权激励计划,这对业绩影响很大。” 张璐与同学们交流着对不同行业的见解,她依据公司的财务指标、行业前景,筛选出几只潜力股,加入自己的模拟投资组合。
财经资讯振奋人心:“今日,沪深交易所发布新交易规则,上证指数再度大涨 3.82%,全天多达 212 只股票涨停!” 这消息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在校园里激起千层浪。金融系的学生们纷纷意识到,市场规则的调整,意味着新的投资机遇与挑战并存。他们迫不及待地投身到对新规则的研究中,试图从中找到获取财富的密码。
图书馆内,关于股市的书籍被借阅一空,书架上只剩下寥寥几本。
崔琰好不容易觅得一本《中国股市发展趋势与投资策略》,如获至宝,找了个安静的角落坐下,如饥似渴地阅读起来。书中对中国股市发展历程的深入剖析,以及对未来趋势的大胆预测,让他深受启发。
在学校组织的模拟炒股大赛中,同学们各展所能。有的凭借对行业趋势的精准判断,买入新兴产业股票;有的依据技术分析,在股价的起起落落中捕捉差价。崔琰对模拟没多大兴趣,已经在券商开了账户,准备真刀真枪上战场。
老师们时刻保持着清醒,反复提醒:“股市风险莫测,同学们在积极学习研究的同时,切不可盲目跟风,务必保持理性与冷静。” 然而,在这牛市初起、财富效应初显的 2006 年,股市的巨大魅力如同磁石一般,深深吸引着金融学校的学生们。
去开户的同学还是不多,多数都是在做模拟。
证券营业部门前的炽热浪潮。清晨六点,距离开市还有三小时,银河证券门口已蜿蜒出一条数百米长的队伍,各色人等裹着厚外套,手里攥着户口本、身份证,眼神中满是期待与焦灼。
“前面的大哥,这队伍排到什么时候能开户啊?” 一位提着菜篮的大妈扯着嗓子问。排在队伍中段的中年男人搓了搓冻红的手,咧嘴笑道:“我凌晨四点就来了,听说昨天发了两百个号,今儿估计得抢。” 人群中此起彼伏的议论声里,夹杂着手机铃声与诺基亚特有的按键音。
“这盛况,简直像在抢春运车票。”路过的崔琰苦笑着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