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讨论完肥料相关事宜后,话题转向了农药。在新年计划的发布中,李勇明确提出了一个目标——我们将借助科技的力量提升农田的单位产量,无论是通过防治病虫害还是优化肥料的使用。徐孚远刚刚介绍了大明当前的肥料种类,李勇已经意识到金山又发现了一位能人。因此,他谦虚而亲切地邀请道:“请暗公,为我们讲解一下,目前大明的农药使用状况。”
徐孚远毫无保留,立即与大家分享:“我的知识主要来源于两部经典——徐光启大人的《农政全书》和名医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农药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源自植物,例如艾草和薄荷,它们能有效驱赶害虫;草木灰则能抑制虫卵的孵化;鱼藤精和烟草液则用于直接触杀害虫;此外,苦参、藜芦等含有毒性的草药也被用来抑制害虫。另一类则是矿物来源的农药,比如生石灰,它撒施于土壤或植株表面,起到消毒和驱虫的作用;硫磺广泛应用于防治病虫害,特别是在果树和蔬菜种植中;铜矿合成物,如铜绿(碱式碳酸铜),用于种子消毒和病害防治;而汞剂与砷剂主要用于防治仓储害虫和某些地下害虫,但因其毒性较强,使用时需格外小心。”徐孚远迅速而简洁地介绍了现有的农药种类。
在古代农业实践中,人们常利用具有天然驱虫和杀菌特性的植物来保护作物。例如,艾草、薄荷等散发特殊气味的植物,它们可能被用作天然的防护剂。尽管《农政全书》并未将其定义为现代意义上的农药,但它们实际上发挥了相似的保护作用。在当时的农业生产中,农民会将这些植物捣碎,提取汁液喷洒于作物上,以实现驱虫效果。此外,某些矿物也被应用于农业生产中,以防治病虫害。例如,石灰可用于土壤消毒,预防土传病害。《农政全书》中可能提到了使用石灰处理土壤的相关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类似于现代矿物源农药的应用。
李勇站在这个大明生产力的背景下,深刻地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无力感。由于缺乏化学基础,他明白现代化学农药,比如滴滴涕、六六六、有机磷剂等,都是起源于19世纪欧洲工业革命之后的有机合成技术。然而,明朝的科技水平有限,根本无法生产出这些复杂的化合物。在那个时代,所谓的“农药”实际上只是基于传统经验积累而应用的一些自然物质。
当然,宝贵的经验如果能够得到充分利用,并且结合产业化的大量生产方式,再加上互助会这种形式的协作,对于脆弱的小农经济来说,无疑具有极大的价值和意义。经过大家热烈的讨论,连张老(张杰的父亲)、赵老汉都积极参与,一一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最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徐院长在现场拍板决定,新的希望农资公司将开始批量生产以下四种通用性“农药”。
矿物类杀虫\/杀菌剂
生石灰和硫磺混合剂:撒施于土壤或植株表面,广泛应用于防治病虫害,用于消毒和驱虫,尤其在果树和蔬菜种植中使用。
植物性农药
草木灰:撒施可调节土壤酸碱度并抑制虫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