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密西西比河畔的战略推进与局势洞察
随着德军在宾夕法尼亚州、纽约州以及新英格兰地区边境取得一系列进展,北方局势朝着对德国有利的方向发展。陆军上将汉斯·米勒将目光投向了密西西比河一线,这里对于进一步扩大德军在北美洲的统治版图至关重要。从德军的视角来看,他们正有条不紊地执行着战略计划,同时密切关注着河东岸美国军民的动态。
一、战略布局与桥梁策略
德军深知密西西比河上的桥梁是控制局势的关键节点。为了有效阻止美军的增援以及限制河东岸民众向河西岸的大规模转移,德军的工程部队和空军协同行动,展开了一场精心策划的桥梁破坏与控制行动。
清晨,太阳刚刚从地平线升起,洒下一片金黄的光辉,但密西西比河上空却弥漫着紧张的气息。德军的侦察机如幽灵般在河面上空盘旋,它们装备着先进的光学和电子侦察设备,将下方的每一座桥梁及其周边美军的防御部署情况,清晰地反馈给后方的指挥中心。这些侦察机犹如德军的眼睛,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从桥梁的结构特点到美军在附近设置的防御工事、兵力分布,都被一一记录下来。
随后,接到命令的空军轰炸机编队迅速升空。轰炸机在阳光的映照下,机身闪烁着金属的光泽,引擎发出低沉的轰鸣声,仿佛是战争的前奏。它们排成整齐的编队,向着目标桥梁飞去。当抵达预定位置时,随着指挥官一声令下,炸弹如雨点般落下。瞬间,密西西比河上爆炸声震耳欲聋,火光冲天。目标桥梁在猛烈的轰炸下剧烈颤抖,随后轰然倒塌,巨大的桥体坠入河中,溅起冲天的水花,河水被激起层层巨浪,仿佛在为这些被毁的桥梁发出愤怒的咆哮。
对于一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可能被美军利用进行反击的桥梁,德军果断炸断,不给美军留下任何可乘之机。比如连接重要交通枢纽的主干道桥梁,德军认为它一旦被美军掌控,将极大便利其兵力和物资的调动,从而对德军的推进造成严重阻碍。因此,德军集中火力,对这类桥梁进行重点打击,确保其彻底失去通行能力。
而对于部分桥梁,德军则选择暂时保留,作为日后进攻河西岸的潜在通道。但为了防止美军的突袭,德军在周边部署了重兵把守。这些士兵们荷枪实弹,神情警惕,日夜坚守在岗位上。同时,工兵们在桥梁周围设置了大量的诡雷和障碍物。诡雷被巧妙地隐藏在各种隐蔽的位置,一旦有人不慎触发,便会引发剧烈爆炸;障碍物则由粗大的原木、带刺的铁丝网以及混凝土墩组成,形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
德军将领卡尔·冯·施密特站在观察点,手持望远镜,冷峻地看着炸桥行动,对身旁的副官说道:“这些桥梁是我们掌控局势的棋子,炸掉该炸的,留下有用的,让美军在这河两岸之间疲于奔命。我们要通过对桥梁的控制,打乱他们的部署,为我们后续的行动创造有利条件。”副官点头称是,眼神中透露出对将领决策的钦佩。
二、对撤离民众的观察与考量
在执行军事行动的过程中,德军留意到了河东岸美国民众大规模向河西岸撤离的情况。这一现象引起了德军高层的高度关注,他们对于是否对这些撤离民众出手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在德军的临时指挥部里,参谋官弗里德里希·霍夫曼一脸严肃地向陆军上将汉斯·米勒建议道:“将军,您看这些民众的撤离规模如此之大,严重影响了我们的推进速度。而且他们大量涌入河西岸,很可能会为那里的美军提供补给和支持,增强美军的抵抗力量。我们是否应该……”他做了一个攻击的手势,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冷酷。
然而,陆军上将汉斯·米勒却摇了摇头,表情严肃且坚定地回应:“不,我们不能对平民出手。我们德国军队是一支有纪律、有战略眼光的军队,我们的目的是征服美国的军事力量,建立德国的统治秩序。对平民的无差别攻击只会激起更多的反抗,让美国民众对我们充满仇恨,这不符合我们的长远利益。我们要让美国人看到,德国是来引领他们走向新秩序的,而不是制造混乱和杀戮的侵略者。我们要用智慧和策略赢得这场战争,而不是靠残暴的手段。”
于是,德军并未对撤离的民众展开攻击,但密切监视着他们的动向。在河东岸的各个高地上,德军设立了多个观察哨。这些观察哨由经验丰富的士兵组成,他们通过高倍望远镜,密切注视着拥挤的难民队伍。他们详细记录着难民队伍的规模,估算着人数;观察他们的行进方向,判断他们可能的落脚点;还留意着队伍中是否有美军士兵混入其中,或者与美军抵抗力量有联络的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