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故而能频繁突袭魏军(1 / 2)

赵云摇头苦笑,一边说一边从怀中取出郭嘉的亲笔信交给庞统。

庞统接过信封,毫不犹豫便拆开阅读。

读完郭嘉的信后,庞统轻轻叹了口气。

“怎么了?”

见庞统神情异常,曾丰疑惑地问。

庞统未语,只将信递给曾丰。

“赵将军,按陛下的意思尽快部署。”

“越快越好。”

“让将士们合理安排,昼夜不停作业。”

“争取这几日内完成初步搭建。”

“务必在吴军下次攻势前构筑好防御设施。”

庞统语气凝重地说。

“风险不小啊。”

曾丰看完信后感慨道。

随后他将信递给一脸困惑的赵云。

赵云接过信仔细阅读。

“确实冒进。”

“但奉孝所言亦有深意。”

“我们需要决死的决心。”

“眼下吴军借水战之利困住我军。”

“久拖对我军士气不利。”

庞统低声对曾丰说道。

赵云看完信,同样震惊不已。

“这浔漓城便交由庞先生与曾管事主持。”

“我即刻率部前往上游建立新营地。”

赵云摇摇头说道。

“好。”

“就这样定了。”

“各司其职,做好分内之事。”

庞统未多加权衡,便应下了赵云的提议。

“但愿此次顺遂无碍。”

身旁的曾丰亦感慨道。

“莫要再叹气了。”

“抓紧时间才是关键。”

庞统拍拍曾丰肩头说道。

“是。”

赵云与曾丰同时回应。

随后赵云再次上马,直奔浔漓城军营。

庞统与曾丰则领着物资朝造船厂而去。

抵达军营后,赵云立即调兵遣将,下令筹备建营所需物资。

他自己策马出城,沿河岸勘察四周情况。

确认此处适宜扎营设防,赵云即刻返回军营。

这一去一回约半个时辰。

赵云归营时,建营物资已准备妥当。

随即他带一队魏军士兵及建营物资,向选定之地进发。

赵云选址距浔漓城不足千米,却离岸边稍远。

防御墙外,需移动的攻伐器械要方便转移阵地。

此外还可放置于战船上使用,减轻造船厂负担。

此建议出自郭嘉来信。

尽管如此,造船事务仍复杂繁重。

故此军营将成为对抗吴军水师的重要力量。

到达地点后,赵云指挥士兵搭建新营地。

营地建成后,将驻扎浔漓城近半数魏军。

此举确保足够兵力抵御吴军攻势。

城内无需担忧因兵力外调影响生产。

浔漓城百姓自发协助造船厂工作,大大减轻了魏军压力。

造船厂虽为魏军建造战船,实则也为城中百姓利益而设。

对浔漓城来说,这无疑是一笔巨大的商机。更令人欣喜的是,扩建造船厂无需当地百姓自掏腰包,只需出些力即可。

魏军每日为劳作者提供食物,这让浔漓城的百姓省下了不少口粮。双方各取所需,皆大欢喜。然而,对于外出执行任务的魏军士兵却并非如此。

这片土地如今百废待兴,一切都得从头做起。既要安排人手准备伙食,又要尽快完成各类攻伐器械的组装,任务紧迫且繁重。但幸而赵云提前安排人员运送餐食至此,确保了魏军将士能专注于搭建新营地。

不久后,一座营地初具规模。当营地竣工时,晚餐也准时送达。疲惫了一天的士兵纷纷围拢到餐车前盛饭,随后找到地方坐下享用。待所有人都开始用餐,赵云才加入其中,与大家同桌而食。

席间,士兵们谈笑风生,气氛轻松愉快。用餐结束后,众人稍作休整片刻。紧接着,赵云便指挥士兵加固营地防御,毕竟身处城外远比城里危险得多。必须构筑坚固的防线,方能确保安全无虞。

于是,赵云带领士兵先建起数座了望塔。夜幕降临,军营中火光闪烁,火把被逐一点燃。为方便了望塔上的士兵观察四周,火把按一定间隔安置,确保视野清晰。

此时,军营外围仅用木头搭建了一道简易栅栏,以抵御外部威胁。时间仓促,加之重点在于攻伐器械的制作,若资源充足,建造一座小型城寨并非难事。然而现实是,时间是最短缺的资源,魏军无法预知吴军的进攻时间,只能被动防守。这也是曹晚最终选择冒险策略的原因所在。

在魏军新型战船完成前,战场主导权始终掌控于吴军手中。

吴军来去自如,进退随心。

面对吴军的挑衅,魏军束手无策。

毕竟长江辽阔,攻城器械射程有限。

若能抵达对岸,魏军也不会如此被动。

唯有冒险一试。

待新船坞完工,所有新型战船建成,便是吴军覆灭之时。

吴军深知此点,因此才采取当前策略。

虽有失颜面,然局势所迫,吴军需重整旗鼓,魏军亦需加紧造舰。

作为水军为主力的部队,吴军擅长水战自不待言,战船储备亦充足。

故而能频繁突袭魏军。

若有高效通信手段,魏军早可布防迎敌。

毕竟魏军已开始攻打建业附近的吴境,浔漓城上游多座城池亦受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