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德全的话还没有说完,朱元璋便毫不客气地打断了他,语气中透露出明显的不耐烦:“没有可是!咱心里跟明镜儿似的,知道这肯定是李善长那个老东西在背后捣鬼!
咱要的就是这个结果,冤有头,债有主,只要能让他付出代价,得到应有的惩罚,其他的都不重要!”
既然万岁爷这里已经定下了调子,宋公公自然不敢再有丝毫犹豫,他深知继续追查下去不仅不会有任何结果,反而可能会给自己招来不必要的麻烦。
于是,宋公公当机立断,立刻打消了继续追查的念头。
然而,正当宋德全准备自告奋勇前往东厂传旨时,他突然像是想起了什么重要的事情一般,猛地闭上了嘴巴。
他抬起头,目光有些迟疑地望向朱元璋,轻声说道:“万岁爷,奴婢突然想起一件事。”
朱元璋此时正端起茶碗,准备品尝一口香茗,听到宋德全的话,他的动作稍稍一滞,眉头微皱,显然对宋德全的打断有些不满。
他放下茶碗,不耐烦地说道:“有话快说,有屁快放!”
宋德全见状,心中不禁一紧,但还是硬着头皮继续说道:“万岁爷,韩国公的府中有您赐下来的丹书铁券啊!”
他特意将“丹书铁券”四个字说得重了一些,似乎是想引起朱元璋的重视。
宋德全又说:“上面刻着您的金口玉言,除了谋逆之罪,一概赦免。”
朱元璋闻言,脸色微微一变,他当然知道那丹书铁券意味着什么。
这可是他曾经亲口许下的承诺,持有此券者,本人可免死两次,其子可免死一次。
朱元璋的手不自觉地握紧了茶碗,他瞪大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宋德全,口中喷出一根茶叶,惊讶道:“咱还说过这话?”
宋德全连忙轻轻点了下头,证实了朱元璋的记忆。
朱元璋这才如梦初醒般想起了这件事,他的心中顿时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既有对自己承诺的懊悔,又有对韩国公的不满。
想当年,朱元璋突发奇想,想要效仿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典故,于是便给大明的开国功臣们每人都颁发了一张丹书铁券。
这丹书铁券可是个稀罕玩意儿,它代表着皇帝对功臣的特殊恩赐和信任,拥有者可以享受一些特殊的待遇和豁免权。
然而,这些和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泥腿子”兄弟们,除了徐达和汤和还算识趣,乖乖地将兵权交还给了朱元璋,其他人却无一例外地选择了装聋作哑。
这些功臣们或许觉得自己劳苦功高,又或者对权力有着难以割舍的贪恋,总之,他们并不愿意轻易放弃手中的兵权。
即便是开国功臣中第一个主动辞官的李善长,也并非心甘情愿。据说是朱元璋拿刀架在他的脖子上,逼迫他交出了手中的权力。
朱元璋对此事一直耿耿于怀,他恨恨地说道:“要不是那李善长多事,掺和到这些事情里来,咱家的老妻也不至于被气到离家出走啊!”
一想到这里,朱元璋心中的怒火就愈发难以遏制,“这些事情都是李善长那个老泥鳅给搅和出来的,他既然不让咱家全家团聚,那咱就让他全家都去阴曹地府过个好年!”
说这话时,朱元璋眼中的恨意如火焰一般燃烧,仿佛要将李善长碎尸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