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有人欢喜有人愁(2 / 2)

“如果是这样就解释得通了,难怪建军那小子跟砖厂说得上话,难怪支书会把石材送给人家,合着他们暗地里赚钱了!”

吴艳丽当即站起身来,“这事儿,咱必须跟支书说道说道,他跟建军暗地里赚钱,咱却要去赚那点辛苦费,这不是拿咱当傻子吗?”

陈长河赶忙拦住吴艳丽,“这话跟支书说没用,那小子也背着咱拿了钱了!”

“你得跟村里人把这事儿摊开咧!”

吴艳丽微微一愣,随即点了点头。

整整一下午的功夫,陈建军家都围满了人,大都是来看稀奇的。

直到晚上,家里头总算安静下来。

“建军,这摩托真是你买的?”

白天的时候人多,孙秀芹也一直没敢多问,眼下就剩下自己一家人,她这才开口询问起来。

说起来,她也不赞成陈建军买摩托。

都是农村庄稼户,老一辈儿的思想,赚了钱都得存着以备不时之需呢,孙秀芹自然也不例外。

“嗯呐,说起来,这事儿还是爸那边个给帮忙弄的!”

陈建军看了看余书婷,开口说道。

“钢铁厂那边刚好有淘汰下来的偏三轮,爸寻思着我这边经常要去县城里做生意,就把这玩意儿卖给了我!”

“这玩意儿外头卖得贵着咧,爸那边给了我一个优惠价,我想着机会难得,索性就给买了!”

陈建军解释了一遍,孙秀芹这才放下心来。

想着这也算是陈建军老丈人给谋的福利,她也不好意思推了人家的好意。

安抚好家里人,陈建军又从车里拿出来一堆东西。

这些都是余大庆给的,除开那一条烟,余大庆还给他弄了十斤大米。

这年头村里的主食还是棒子面儿,条件好些的,也就逢年过节吃顿白面。

大米这东西,在这年头算是真正的精粮。

别说农村里,城里那些厂子大部分时间的主食都是馒头。

眼下虽说已经有了杂交水稻,国内大米产量显着提高,但稻谷的种植成本也高,价格自然居高不下。

即便陈建军现在不差钱,却也没买过大米。

价格贵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屯子上的供销社都没大米售卖,毕竟平日里买的人少。

一家人看见这些,也都两眼放光。

毕竟是没吃过的稀罕物儿。

听说这些都是余大庆的送的,孙秀芹对自己这位亲家也终于有了些改观。

先前,她还因为余大庆让余书婷继续读书,多少有些膈应呢,眼下看来,余大庆对他们一家子倒也还算照顾。

孙秀芹当即便招呼着陈小娥帮忙烧火做饭,为了配米饭,她难得将家里头的陈年猪肉挑了一些,做了一桌子好菜。

夜晚,一大家子人坐在一起,猪肉下饭,吃的那叫一个香。

次日一早。

陈建军刚起床,一家子正吃着早餐的功夫。

陈方和家小孙子,陈建民急匆匆地跑了过来。

“建军哥,不好了,二柱叔带着几个人去村里头闹事儿,都说你跟我爷爷贪了村里卖石材的钱,他们现在正逼着我爷爷,要他把钱都交出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