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胡鲁肃
天亮时,船只抵达了渡口,王平和沈弥带着大群士兵站在渡口,挥舞著一匹匹绸缎,每个人脸上都笑开了花。</p>
“有没有弟兄伤亡?”甘宁高声问道。</p>
“受伤了十几名弟兄,都带回来了,没有阵亡!”</p>
甘宁一颗心放下,让船只靠边,手下们抬着上百口箱子上船,还有几百匹绸缎。</p>
“有多少?”甘宁兴奋问道。</p>
沈弥低声道:“至少有几千两黄金和几万两白银,还有十几箱珠宝首饰,绸缎有八百多匹,具体有多少我们没有清点。”</p>
这时娄发也回来了,他去附近村落买来一大罐盐用来腌制袁术的人头,天太热,不处理好人头很容易臭掉。</p>
甘宁点点头,“先离开这里再说!”</p>
“主公,我们去哪里?”</p>
所有人都在看着他,甘宁低下头沉思不语。</p>
从刘表那里出来,甘宁就在考虑自己当老板了,不再给人打工,不再看人脸色,但当老板要有本钱,要有人才辅佐,更重要是要有地盘。</p>
他现在有了一些钱财,还有玉玺这个重要的政治资源,另外还有三百名对他忠心耿耿的手下。</p>
他其实已经想好了去处,天时和地利都有了,可惜还是缺一个好的军师辅佐自己。</p>
就在这时,后来传来一阵敲锣打鼓声,甘宁回头,只见一艘装饰华丽的千石大客船向这边驶来,几名赤着上身的大汉在船头敲锣打鼓,船上插满了彩旗,侧面好像还拉了一条横幅。</p>
待船只驶近,甘宁才看清横幅上写的字,‘郑天王恭迎东城高才鲁肃!’</p>
“鲁肃?”</p>
甘宁愣住了,什么意思?鲁肃现在不是在孙策那里吗?难道这个是孙策?不对啊!这上面明明写着郑天王。</p>
他见船蓬顶上插着一面杏黄色三角旗,上面写着一个‘郑’字。</p>
他便问不远处一名老渔夫,“请问老丈,郑天王是谁?”</p>
老渔夫望着远去的客船冷笑道:“郑天王就是郑宝,九江郡那边的豪强,就喜欢这个调调,不管别人愿不愿意,只管明抢硬夺,不过听说他好像起兵造反了。”</p>
甘宁已经想起来了,鲁肃确实因为祖母去世离开了孙策,后来又被周瑜劝说,重新投效孙权。</p>
那么这位郑天王恭迎鲁肃是真的。</p>
鲁肃啊!自己刚打瞌睡,有人就送枕头来了。</p>
看来老天爷确实眷顾自己,不光给自己开了一扇窗,还贴心地给自己装一个空调。</p>
甘宁的心思立刻开始活跃起来。</p>
条幅上写鲁肃是东城人,他急忙问道:“请问老丈,东城县离这里多远?”</p>
“大概有一百里左右!”</p>
“有没有河道可以抄近路?”</p>
“有!有一条小河可以直接过去,近了差不多三十里。”</p>
甘宁大喜,“烦请老丈替我们带路,我会给老丈五贯辛苦钱!”</p>
他昨晚截胡了传国玉玺,今天他还要再截胡一名大才。</p>
........</p>
三国赫赫有名的鲁肃此时就在东城县家里。</p>
去年,周瑜带着鲁肃去投奔了孙策,由于和孙策政治志向不符,鲁肃便萌生了去意。</p>
不久祖母病逝,鲁肃便以为祖母办丧事为借口,向孙策辞职了。</p>
此时闲居在家的鲁肃接到好友刘晔写来的一封信,信中说,有个叫郑宝的豪强在巢湖起兵,招募了上万士兵,这个郑宝怎么怎么胸怀大志,怎么怎么礼贤下士,总之比孙策强一百倍。</p>
这个时候的鲁肃已经二十八岁了,大丈夫三十而立,他却一事无成,他心中充满了焦虑和彷徨,同时又满怀对建功立业的渴望,他急切想找到一位能成大事、且能重用自己的明主。</p>
好友的来信让鲁肃动心了,他开始收拾行装,决定去郑宝那里看一看。</p>
而就在这时,涅槃重生的甘宁笑眯眯地出现在鲁肃面前。</p>
.........</p>
鲁肃将这个从未谋面,却从千里之外来拜访他年轻男子请进客堂,双方以宾主落座,鲁肃又让小童上了茶。</p>
“在下巴郡甘宁,久闻先生贤名,今日得见,实属三生有幸!”</p>
鲁肃又惊又喜,内心着实小小傲娇了一把,自己的名声也传到巴郡了吗?</p>